-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10/30]
-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10/30]
-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10/30]
-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10/30]
-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10/30]
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当前时代下,在岩土工程中出现地质灾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为了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恶劣后果和严重的损失,要结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相
在当前时代下,在岩土工程中出现地质灾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为了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恶劣后果和严重的损失,要结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相关部门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保证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从而使得岩土工程的价值能够在实际中得以完整凸显。
1 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地质工程学是研究和解决与地质相关的技术问题的科学,从规划到完成再到项目运营。地质机构乃至地球环境治理也是岩土工程系统的一部分,它包括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预防与控制工程,但后者更能反映其特征。岩土工程是指机械工程中对岩石和土壤的开挖和加固。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这是一种严重破坏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资源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旨在预防和预防由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有害地质现象。在我国,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地质灾害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部自然灾害的1/5。因此,人类应该减少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减少损失的最重要方法。
2 岩土工程常见地质灾害分析
2.1 崩塌
崩塌就是山体突然全部塌陷下来,该地质灾害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主要是因为山体下部分出现空虚导致无法承受住上部山体的压力,从而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崩塌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因素。因为人们对山体进行过度开采,在山体的底部过度挖掘,然后随便堆砌,就会导致山体底部的承受能力变弱,从而造成崩塌现象。岩土工程中出现崩塌现象将会造成工程整体施工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情况。
2.2 滑坡
山体滑坡是岩土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导致滑坡的原因也是比较多样化的,例如到了雨水天气降雨量骤然增加,那么会使山坡受到的冲击力变大,会使大量土体下滑,另外还很有可能是由于山体本身的原因,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山体产生一定的动摇和破坏,那么很容易在后续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山体滑坡的问题,给实际的工程施工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在我国滑坡的数量和发生频率是比较多的,因此为了解决山体滑坡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条件的勘察,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地表排水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陡坡变得平缓。在采用地表排水的方式时,要保证地表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排出,防止对土体造成一定的冲击和破坏。
2.3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融雪水)发生在山谷或山坡的特殊急流中,在地势陡峭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泥石流可能与岩石碎片混合,造成严重后果。造成泥石流的原因有:①不合理的挖掘;②不合理的倾倒土壤、矿渣和岩石;③森林砍伐和复垦。防止泥石流的措施:根据废物流的发生规律和活动强度,综合规划,结合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严格落实水土流失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植被和水土流失的破坏。
3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阐释
3.1 动态监测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其后果将会十分严重。通过使用预控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动态监测就是对某些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实行动态监测,通过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态监测能够及时观测当降雨量、水文等地质条件,当检测到某些指标超过规定范围,于是就会发出预警信息。在还没有发生地质灾害之前,将附近居民进行转移,从而可以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用动态监测方式进行预控,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但是该方式并不能对所有地质灾害进行监控,其主要应用于灾害频发的位置。所以还需要结合使用其他的预控措施,从而提高灾害防控的效果。
3.2 加强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使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解决,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运用,例如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专业性的检测,从多个层面入手对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移动遥感技术来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再通过移动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这样就可以通过卫星所传回的监测数据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建立模型,对地质灾害的状态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精准性地判断,在后续工作的过程中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达到防控地质灾害的效果。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网址: http://www.zgdzzhyfzxb.cn/qikandaodu/2021/0709/962.html
上一篇:桂东南地形地貌对山地地质灾害影响
下一篇:岩土工程监测在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中的应用